(学校新闻报道链接: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5108.htm)
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申邦教授应邀到访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在成都校区7教1109会议室进行了“弓形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代谢特征与调控机制”主题报告,并结合自身经历,与我院师生进行了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经验分享交流,交流会由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党委书记贾仁勇教授主持。
弓形虫以猫为唯一终末宿主,广泛感染猪、牛、羊和鸡等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是猪无名高热、猪羊流产的重要病原之一。作为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报道显示世界人群弓形虫感染率约1/3,我国人群10%左右,是优生优育TORCH检测病原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致死因子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以彻底清除感染,以及高效的商业化疫苗。弓形虫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和人,基础在于其可主动入侵所有有核细胞,并快速适应性胞内寄生状态。申邦教授一直致力于从营养代谢及其调控的角度探索弓形虫营寄生生活的分子机理,并以此研发新型抗弓形虫药物和疫苗。从论证位于顶复门原虫特有细胞器顶质体内的II型脂肪酸合成(FAS2)通路并不为虫体生长所必须,废止了多年来其作为有效药物靶标及疫苗候选的学界期盼;鉴定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PPi-PFK)区别于ATP-PFK具有调控虫体增殖和毒力作用及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到阐明AMPK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和生物质合成的平衡以适应胞外和胞内两种状态需求,以及开发乳酸脱氢酶LDH1和LDH2突变株(Δldh)获得保护力近100%的弓形虫减毒基因工程疫苗。以此分享了如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纵向深入,层层递进,做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性代表成果来,讲解通俗易懂、与会老师与研究生受益匪浅。
科研课题的开展离不开基金项目的申请,申邦教授结合自己研究进展的不断深入与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如何形成正循环的经历,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心得体会交流:怎样选择重要的研究方向,“不管资助与否,我都会去做这个项目吗?,如何对照“四个面向”凝练深层次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是写好申报书的基石,往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后续还对一些申报书写作技巧进行了分享。
交流期间,申邦教授还参观了银河国际官网动物医学标本馆/动物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与相关学科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相长交流。
报告人简介
申邦,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科院,2010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4年间在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12月入职华中农业大学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主要从事弓形虫的病原生物学特征与防控技术研究。2015年来先后主持面上、中德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霍英东基金等国家级研究课题10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Bio、PLoS Pathogen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构建了保护力近100%的弓形虫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并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担任Animal Diseases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国兽医学报》等3本中文期刊的编委。